宋召軍 黨委書記 陜西華山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一、個人基本情況 宋召軍,男,漢族,1979年9月生,陜西鳳翔人,1999年7月參加工作,2004年1月加人中國共產黨,長安大學工程碩士、在讀博士,陜西工商管理學院EMBA,正高級工程師,一級建造師?,F任陜西建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、陜西華山路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陜西建工集團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。先后榮獲陜建集團“十大杰出青年”、“勞動模范”、“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功勛人物”、“陜西省優秀項目經理”、“陜西省建筑業優秀企業家”、“陜西省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”、“全國優秀市政工程項目經理”,省國資委系統“優秀共產黨員”等榮譽。 二、企業簡介 陜西華山路橋集團有限公司,成立于1998年12月,現有注冊資本金10億元,是陜西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資的以市政和公路基礎設施為主業,集投資、建造、運維、研發為一體的專業路橋集團。集團具有公路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等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,公路路基路面、橋梁、地基與基礎等專業承包一級資質,多項二級資質和專業資質。2019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、交通部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,2019年被推選為陜西省市政工程協會會長單位,2020年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,2021被授予“先進基層黨組織”,2022年營業收入75.05億元,利潤總額3.75億元。連續多年入選陜西省建筑業競爭力50強、全國優秀施工企業之列,多次被授予“全國AAA級信用示范單位”、“全國優秀施工企業”、“陜西省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優秀企業”“、陜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”、“陜西省市政行業優秀企業”等榮譽。 三、主要事跡 (一) 注重政治學習,重視企業黨建。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親自安排部署黨委中心組學習,帶領班子成員讀原著、學原文,對黨在新時期的戰略、方針有了更深刻、更全面、更準確的認識。堅守市政、公路兩大主業,布局西安、省內、省外三大市場,發展投資、建造、運維、研發四大板塊,充分激發“三個作用”,始終堅持四個聚焦(聚焦主業、聚焦創新、聚焦人才、聚焦文化 ),不斷強化五個意識 (經營意識、履約意識、品質意識、服務意識、效益意識),積極實施“1231”人才戰略,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、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、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激發,“黨旗紅·路橋強”的黨建品牌越來越亮。在陜建集團“向善而建”企業哲學的統領下,積極培育路橋人的誠信文化、務實文化、正念文化、幸福文化。 (二) 不斷提升管理水平,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。扎實開展決策、內控、追責三個體系建設,修訂完善各類體系文件、支持性制度、管理手冊109項,提升了企業管理的合規性、系統性和科學性。堅持完善集團—公司—項目三級管理模式,對機關部室、基層單位進行拆分合并,形成了部門齊全、職責清晰、簡潔高效的管理體系。堅決落實效益策劃、成本管控、集中采購、封口閉合、清收清欠、項目審計等系列措施,杜絕了項目虧損。 2017年至2022年,合同簽約額從36.43億元增長到128.16億元,增長了251.78%。產值從20.18億元,增長到76.35億元,增長了278.34%。營業收入從2017年20.18億元增長到75.05億元,增長了271.90%,利潤總額從3718萬元,增長到3.75億元,增長了十倍。利潤率從1.84%增長到5.00%,增長了171.74%。實收資本從2億元,到7億元,增加了5億元。2022年年末,歸屬母公司凈資產近14.74億元,銀行綜合授信額度超過30億元,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2.94億元,真正做到了“現金為王”。 (三) 堅定專業化發展道路,不斷延伸產業鏈條。帶領企業始堅定不移地走專業化道路,承接到了朱宏路快速化改造、十四運電力隧道、奧體周邊核心區域市政工程、西安地鐵10號線一期2標段、空港新城T5站前商務區市政項目等體量大、規模大、社會影響力大的省市重點項目。在省內的延安、銅川、安康等地市,省外的西藏、新疆、甘肅等地,均實現了國省干道項目落地。產業延伸得到實質推進。市政基礎設施運維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、新能源供熱等業務實現了從無到有。西安國際港務區全業務、全區城、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運維業務得到了業主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,已經在西安的未央區、高新區復制成功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,完全符合綠色發展理念,前景廣闊。2022年全年消納建筑垃圾52.2萬立方,為2022年度西安地區完成建筑垃圾消納能力最高的單位。新能源供熱業務在2022年采暖季實現了突破,運行良好。 (四)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打造路橋科技硬實力。 宋召軍同志高度重視專業技術學習、研究、創新工作具備系統、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。在他的主導下,成立了陜西華山路橋工程研究院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,打造華山路橋特色的科技硬實力。近年來,形成QC成果200多項,獲國家專利70余項,省級以上工法20項獲全國及省市BIM技術應用大賽獎勵30余項。編撰了《陜西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工藝標準》《陜西省城市綜合管廊施工與驗收規程》等地方標準5項、企業技術標準4項等一系列行業規范和標準,填補了我省市政行業的多項空白。2017年成功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,2019年成功獲批高新技術企業,陜西正誠路橋工程研究院成功入庫省科技廳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,被授予“秦創原·陜建控股集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研究中心”,參與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,實施“科學家+工程師”研發模式,實施科研課題84項,其中部級課題1項,省廳級課題7項。先后獲得政府研發投入獎補、科技創新獎補等400余萬元,尤其是在科研加計扣除節稅近2000萬元,BIM應用創效超過2000萬元。路橋特色核心技術品牌逐漸形成。 (五) 注重人才隊伍建設,打造最強戰隊。近年來,宋召軍確定了“引進來,重培養,給平臺,留得住”的人才理念,積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。公司擁有同濟、浙大等雙一流高校畢業生21人,碩士19人,博士1人,50余名中層干部參加的為期兩年的領軍人才培養班順利開班;與長安大學聯合開展的第一期總工研修班圓滿成功結業,現有注冊一級建造師146人,一級造價工程師26人,注冊安全工程師17人,注冊會計師5人,中高級職稱260余人,新申報高級職稱14人,工程師47人,人才隊伍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,獲陜建集團“人才工作先進單位”榮譽稱號。 (六) 履行社會責任,彰顯國企擔當。帶領集團堅決履行社會責任,先后在榆林府谷、銅川照金、寶雞隴縣、西藏阿里等地開展扶貧幫困,累計捐贈資金50余萬元,并解決咸陽地區2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的就業,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路橋力量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,積極和當地政府部門溝通,在堅持“讓市場,不讓價格原則的前提下,盡量采購一些當地的勞務、材料。積極開展消費扶貧,通過采購農副產品,木耳、小米、面粉、水果等扶貧商品,來幫助農民增收。疫情期間,向項目所在地累計捐贈物資300余萬元。積極參與方艙醫院和隔離酒店建設任務,組織捐贈防疫物資活動等,贏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贊譽,在復工復產階段,點對點包車從湖北、河南、湖南等地接回農名工近100名,確保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,把疫情帶來的損失補回來。另外,在環境保護方面也積極作為,堅持文明施工,在治污減霾、減少噪音等方面都嚴格遵守國家的規定,基本做到了6個百分百。 綜上所述,宋召軍同志是一名政治素養高、管理水平一流、專業能力突出、經營業績豐碩的企業家。